国产亚洲精品AA级在线_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_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_国产精品乱人伦AV

所在位置:首頁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怎樣做忠誠的人
發(fā)布日期:2017-03-31 07:30:00    信息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

忠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品格,屬于綜合性的倫理品質(zhì),其涵義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盡心竭力。忠有“敬”的涵義,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釋忠為“敬”。忠首先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恭敬、尊重的情感。敬是與忠共融互滲的主要道德概念。

  這種解釋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孔子那里。南宋理學家朱熹對“敬”的解釋是:“敬者,主一無適之謂?!敝矣小氨M心竭力”之意,而敬也被理解為將全副精力集中到事務(wù)、事業(yè)上,心無旁騖。有鑒于此,對人、對事產(chǎn)生內(nèi)心的敬重。

  恭敬嚴肅,勢必要求人們盡心而為,盡己之力。針對朱熹所謂“發(fā)己自盡為忠”,其弟子陳淳指出:“程子曰‘盡己之謂忠……’。盡己是盡自家心里面,以所存主者而言,須是無一毫不盡方是忠。如十分底話,只說得七八分,猶留兩三分,便是不盡,不得謂之忠?!贝颂幩v的忠明確要求“盡心于人”,沒有絲毫欺瞞,竭誠盡力地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

  近代思想家譚嗣同說:“忠者,中心而盡乎己也?!敝业母驹谟凇氨M乎己”,就是竭盡自己的才性能力?!氨M己”是忠于己的表現(xiàn),一方面是出于對自我生命的尊重,要求充分發(fā)揮個人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而絕不允許自己在碌碌無為和空虛無聊中耗費生命;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忠實于自己的良知,敢于正視有悖于良心的威逼、利誘,擁有說“不”的道德勇氣?!氨M己”既強調(diào)竭盡心意、坦蕩有為,又強調(diào)傾盡全力、為人效力。忠于己,根本上還是在于盡己之力為社會服務(wù)。

  令尹子文就是這種竭誠盡己的忠之典型。令尹是春秋時楚國的一個官名,相當于別國的相。子文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道德學問也很好??鬃拥茏幼訌堅?jīng)贊揚說,子文這個人很了不起,幾次被提拔做楚國令尹,卻并沒有顯出高興的樣子,幾次被免職,也沒有顯出怨恨的樣子。而且他每一次被免職,都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毫無保留地告訴接任的新令尹。正因為子文辦事盡心盡力,體現(xiàn)了忠誠之心,孔子評價其為“忠矣”。

  其二,至公無私。忠規(guī)范著公與私的關(guān)系。中國傳統(tǒng)道德,大都傾向于揚公抑私。一心濟世救民的儒家,對公私問題更加看重。公有“公家”之意,也有“公正”之意。公與私的最關(guān)鍵區(qū)別是所指利益對象與范圍的差別,“公”即意味著廣泛的普遍利益,而“私”則指個別的私人利益。

  不因私而害公,是中國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整個過程中的普遍性規(guī)范?!蹲髠鳌酚醒裕骸肮抑?,知無不為,忠也?!蹦纤瘟謭蜊沤忉屨f:“凡可以利益國家者,茍知其事,莫不盡心力而為之?!边@里的忠含有造福國家的意蘊。

  荀子說:“出死無私,致忠而公。”就是強調(diào)貴公賤私,致大公而忠的忠思想。古人喜歡把人與自然聯(lián)系起來,《忠經(jīng)》這樣釋“忠”:“忠者,中也,至公無私。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對于天、地、人而言,忠都是最重要的。而所謂“忠”,就是“至公無私”,即公正、不偏私,盡心竭力地為公。就公與忠的關(guān)系而言,“致忠而公”“至公無私”,反映了個人在公與私關(guān)系上應(yīng)有的基本態(tài)度。公與私是任何人群與社會都會面臨的問題。在公與私發(fā)生矛盾沖突時,要先公而后私,存公而去私,為全局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大公無私、大義滅親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具有“至公無私”的高尚品質(zhì)。

  其三,始終如一。忠有“一以貫之”的涵義,即貫徹始終、堅定不移、堅持不懈的意思。這就要求人們對自己所忠的對象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吨医?jīng)》強調(diào):“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忠的這一層涵義反映了道德主體對所認定的事業(yè)、事情的執(zhí)著與堅持。這就體現(xiàn)了忠的崇高性,“雖九死其猶未悔”就是其生動寫照。

  其四,中正合義。盤庚所謂“設(shè)中于乃心”,漢代經(jīng)學家孔安國解釋為“各設(shè)中正于汝心”?!吨医?jīng)》稱:“忠者,中也。”中即正、直、不偏、不邪的意思。正如譚嗣同《仁學》所言:“中心之謂忠也。撫我則后,虐我則讎,應(yīng)物平施,心無偏袒,可謂中矣,亦可謂忠矣?!边@就是說,忠是有原則性的,忠心、忠行并非可以無條件、無原則地施于任何人和任何事之上,它只是對那些中正、合義的人與事的竭心盡力。

  其五,報效國家。忠作為一種道德規(guī)范,還突出體現(xiàn)在忠誠愛國與忠于事業(yè)上。在傳統(tǒng)道德中,忠是為政的首要道德要求。《左傳》記載晉國的趙文子之言:“臨患不忘國,忠也。”面臨災難不忘記國家利益就是忠。《忠經(jīng)》強調(diào),只有從忠道出發(fā),一心一意,才能治理國家大事,盡忠報國。

  《忠經(jīng)》首章《天地神明》說:“夫忠,興于身,著于家,成于國,其行一焉……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國,忠之終也。”忠的精神和行動是在個人身上形成的,它表現(xiàn)于家庭倫理中的孝慈,而最終完成于獻身國家事業(yè)。自己做到誠信忠厚,是忠道的開端;對家庭竭盡心思,無有二意,是忠道的關(guān)鍵;忠厚為國,無欺天下,便是忠道的最高境界。

  《忠經(jīng)報國章》言:“不思報國,豈忠也哉?……報國之道有四:一曰貢賢;二曰獻猷;三曰立功;四曰興利。賢者,國之干;猷者,國之規(guī);功者,國之將;利者,國之用。”意思是說,人做事如果不想著報效國家,就難以算得上是忠義之舉。報國之道有四種:第一是舉薦賢才,第二是出謀劃策,第三是建立功業(yè),第四是為民興利。賢明之臣是國家的骨干,思想謀略是國家大計,功業(yè)是國家重要保障,興利是為國家謀福。這些都是報效國家的要道。

  其六,真實情感?!对鲰崱丰尅爸摇痹唬骸皟?nèi)盡其心而不欺也?!薄秶Z》說:“言忠必及意”,“出自心意為忠”。意思是,忠是與內(nèi)心的真情實意相聯(lián)的。只有發(fā)自肺腑的才算得上忠。漢代賈誼的解釋是:“愛利出中謂之忠,反忠為倍?!币馑际钦f,發(fā)自真心的愛人利他是忠,不忠就是悖德之事。這些言論從人的心性的角度解釋忠的意蘊,強調(diào)的都是內(nèi)心的真誠。要求對人、對事盡心盡力,內(nèi)心情感與外在行為統(tǒng)一。

  通過以上對忠諸義的討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忠的兩大特點:“全”性與“一”性。即強調(diào)對人對事的盡心竭力、全心全意、至公無私、專一純粹、始終如一。總體而言,忠是人們?nèi)粘P袨橹辛⑸硖幨赖闹匾赖乱?guī)范,是對待一切人和事的態(tài)度。

  ——摘編自《中華傳統(tǒng)八德詮解叢書》之《忠德詮解》,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楊朝明、宋立林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