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魂水韻、邊關樞紐、風情耿馬”,一個瀾滄江畔民風淳厚、熱情如火的邊陲小城,我的家鄉(xiāng)。
還記得,上一次單位到掛鉤村講黨課,當講到“十三五規(guī)劃”?“一軸兩城三帶”區(qū)域發(fā)展空間格局,講到“青牛廣場”“勐相濕地公園”的時候,會議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靜靜的傾聽著,生怕錯過了什么,因為這一幅幅催人奮進的藍圖正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黨的光輝實實在在的照進了家鄉(xiāng)的現實生活。然而,這些政策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靠誰?
2010年的夏天,我們到一個較為貧困的村民小組進行新農保第一次收繳,在這里遇到了一位對政策還心存疑慮的佤族同胞,于是我唾沫橫飛的給他做了專門的講解,并請村干部在一旁同步翻譯,但他似乎聽得并不用心,幾乎沒有任何的回應,我漸漸失去了耐性,沉默了幾分鐘之后,他終于開口了,讓我算一算家里五口人大概需要繳納多少費用,我漫不經心的給他算了算,然后又一陣沉默,這時,他小心翼翼的從衣兜里掏出一大沓帶著體溫的人民幣,為父母家人選擇了最高的參保檔次,而只為自己選擇了最低一個檔次,一共繳費5400元整。接過這沉甸甸的鈔票,我著實為自己剛才的態(tài)度慚愧,被他的孝心和善良深深的感動。真是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他的不耐煩而放棄了政策的講解,否則,這么好的惠農政策少了五個應該享受的老百姓,而我就成了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阻礙者。所以,基層工作需要我們每一個工作者用情、用力,付出十二分的細心、耐心和真心。
2016年,我有幸成勐撒鎮(zhèn)班必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村支書說過這樣一些話。他說,他沒有多少文化,有了今天的產業(yè)是靠自己一點一點打拼出來的,但是自己生活好了沒多大意思,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家家戶戶都好了才算是好日子……他說,坐在現在這個位置不是為了當個官、多份收入,而是為了能給大家做更多的實事……他還說,既然入了黨,宣了誓,就要記得誓言,就要懂得奉獻……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任職以來,他帶領著村兩委班子抓生產、搞建設,村容村貌大變樣,家家戶戶做產業(yè)、建新房。村兩委換屆前夕,他說,在他任期里最掛牽的就是村里唯一一個貧困自然村,因為自然條件惡劣,這里勤勞的百姓付出十分的心血卻往往只換來三分的收成,于是他東奔西走,想辦法、謀路子,帶頭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項目,終于,在他的任期內,這個自然村被列為脫貧攻堅易地搬遷安置的新增點之一。是他,讓我看到了一個始終不忘初心的、最基層的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默默的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是他們用“忠誠、干凈、擔當”把黨的恩情傳遍村村寨寨,邊疆群眾才能始終沐浴在黨的光輝中。
這些事、這些人告訴我們,政策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靠的就是我們,是無數愛崗敬業(yè)的工作者,是無數奮戰(zhàn)在基層的黨員干部。所以,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宗旨,“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的使命感,自覺成為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當好感恩黨情的引領者,讓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更有溫度,讓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
“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光輝的使者是你、是我、也是他!(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