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優(yōu)良家風是營造誠信友善經濟社會環(huán)境的寶貴資源,所蘊含的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一致性。家庭家教家風既是家事,也是國事,關系個人健康成長、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繁榮發(fā)展。
家風是一種集體認同,是經過家庭長期培養(yǎng)、長輩們反復實踐、言傳身教、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道德品質和生活作風。家風體現一個家庭的精神風尚和道德水準,還能約束和規(guī)范家庭成員的作風。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家風和家教,從孔子庭訓“不學禮無以立”,到諸葛亮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激勵兒子精忠報國,家風既是個人成長、家庭生存的精神足跡,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集體認同,更是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之一。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一代代共產黨人秉承奉公守法、廉潔自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黨員干部樹立了價值典范和行為標桿。黨的十八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建設、家風建設,特別是把加強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抓手。
家風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時代不斷融入更多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響應時代的主旋律?!凹沂亲钚?,國是最大家”,一個國家良好的風氣,靠千千萬萬家庭的淳樸民風來聚攏。家風與黨風、政風、社風是緊密聯(lián)系的,家風正則黨風正,黨風正則政風清,政風清則社風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華傳統(tǒng)家文化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也是家風建設與黨風建設的融合互通的基本點。家風與黨風密不可分,特別對黨員干部而言,家風并不屬于私人領域,而是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家風正,可以促進黨風好轉;家風不正,必將影響黨風進一步惡化,因此,作為黨員干部,更要樹立知禮儀、懂廉恥、重美德、講規(guī)矩的良好家風,帶動和影響其他家庭,起到示范表率作用。
近年來,盡管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家風建設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視,甚至出現了一種斷層的現象。這種家風斷層現象的嚴重后果就是:對于一些手握公權力之人來說,他們缺失了“勤政為民”的情操和宗旨;對于普通民眾來講,他們缺失了“為人處世”的基本規(guī)則與操守。好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通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生發(fā)并凝聚成強大的正能量,一個個小家庭的底色正了,社會這個大家庭自然天朗氣清、安定祥和。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風不僅是家庭倫理,也是為政之德,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沒有好的家規(guī)家風,既難以清白做人,也無法專心做事。因此,家風也是政風,黨員干部不僅要敢于擔當,更要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弘揚優(yōu)良家風,擔當家風建設的“示范者”,構建團結和睦、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建立共同的生活態(tài)度與價值取向,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助,影響家庭成員思想和行為,共建好家風。
弘揚優(yōu)良家風,擔當傳統(tǒng)家風的“傳承者”,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規(guī)家訓,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歷代先賢的家教故事,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遺產,也為家風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豐富“營養(yǎng)”。自覺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嚴守廉潔家訓,傳遞廉潔基因,涵養(yǎng)浩然正氣,自覺遠離貪欲之念,用自身修養(yǎng)和言傳身教影響家屬。
弘揚優(yōu)良家風,擔當核心價值的“培育者”。在家庭里自覺的營造廉潔自律、忠誠擔當、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不斷培育現代好家風。要齊家風、立家規(guī),讓家人知曉原則是什么,底線在哪里,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嚴格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自我約束,倡導當好“廉內助”、常敲“枕邊鐘”、勁吹“廉潔風”、做好家庭“監(jiān)督員”、凈化“生活圈”。(李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