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不用加班,接過孩子放學,和愛人一起帶著孩子回老家看望老人,盡可能爭取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在陪伴老人的同時,還想見見兒時的伙伴,給自己一些激勵。
伙伴的名字叫范斌,小我1歲(今年38歲),因兒時醫(yī)療條件不好,他得了胸膜炎后沒有得到及時醫(yī)治,失去了聽力和語言能力,走起路來佝僂著身子。
我和范斌能通過不規(guī)范的手語作簡單的交流,每次都聊得很愉快,不禁大笑是常有的事。我很仰慕他的智商,他沒有上過學,卻能通過微信用文字和我交流;和他下象棋,總被他笑話我不動腦子。不是我太“菜”,是因為他厲害,他在勐捧下象棋鮮見對手;除此之外,他對一些技術要求稍高的生產(chǎn)工具,使用起來毫不費力,比如:農(nóng)機、油鋸、割草機什么的。早些年,寨子里每戶都會在自家添置一個小型電視接收器,壞了都找他,他一搗鼓準管用;他的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有個哥哥在市里上班,有個弟弟(他說弟弟不聽話),家里的農(nóng)活都靠他一個人操持,什么活都比別人做得早,做得好。記得孩童時,范斌每天去放牛還要挑兩擔柴或者豬食;周邊農(nóng)戶準備耕地種玉米的時候,范斌早已把自家田地靶好,等著雨水充足就可以播種了,什么活都先人一步。
我每次回家總會聯(lián)系一下范斌,一方面是和他談得來,不管有多忙,總想著聊幾句,或者一起到戶外搞些活動,比如:找蘑菇,挖野菜,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另一方面是我對他的崇拜,他的殘疾程度遠深于我,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對學習的執(zhí)著是我生平不能到達的高度。他沒有我的優(yōu)越條件,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以及為之付出的努力,是我平時工作強度的數(shù)倍。
范斌對生產(chǎn)生活都得心應手,僅僅是智商高嗎?絕對不是。我覺得他是對所作的事情傾盡心血,刻苦鉆研;是為做好每件事而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對待生活的初心和使命。每當工作開展到瓶頸時,我時常會捫心自問: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一名紀檢監(jiān)察干部、一名國家公務員,學習不盡心、工作不盡力我情何以堪?我準備著,從現(xiàn)在直至遙遠的未來,不論到哪里,從事什么工作,都要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刻苦鉆研,做好“人”,做好“事”。(段雙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