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縣知青文化園建成后,當?shù)鼐用窦娂娗皝韰⒂^,走進知青紀念館,一臺映入眼簾的老式膠片電影放映機被擦得錚亮。“這臺電影放映機就是當年我和賈來根同志一起給知青們放電影用的,當時我是唯一的女放映員,想不到這臺放映機還保存得這么好,看到它,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今年80歲的陳毓云,曾經(jīng)在永康農(nóng)場工作10余年,她摸著這臺陳舊的60年代的放映機激動地向我們說個不停。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勐底農(nóng)場管委會黨委結合實際,以知青文化園建設為契機,把豐富的知青文化,紅色資源化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教育和引導全場黨員群眾重溫知青歲月,傳承紅色文化。知青文化園由知青紀念墻、知青紀念館、知青宿舍、知青書屋、知青火塘、知青人家、知青水井、知青食堂、知青荔枝園、專家工作站等區(qū)域組成。知青紀念館與知青宿舍、知青書屋、知青火塘連為一體。
知青文化園集中展示了1965年、1970年和1971年,530名來自四川、上海、成都,昆明等地的16、17歲知青大軍涌入勐底農(nóng)場,屯墾戍邊、開疆拓土,燒瓦建房、在開墾的土地上種植水稻、荔枝、芒果等農(nóng)作物,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舊物件,都在向我們述說著歲月的變遷,他們將青春與汗水揮灑在這片熱土上,知青文化園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當年知青生產(chǎn)、生活、學習的原貌。
當年廣大知識青年在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偉大號召下,闊別父母,告別親人,毅然踏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知青征程,在永德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年風華正茂的一代人,如今已步入暮年。知青雖然返城了,但他們的精神卻傳承了下來,捧一本《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學習總書記、遵從總書記、愛戴總書記…… 2019年,縣委號召全縣三分之二的干部下基層擔任脫貧攻堅自然村村長,2021年縣委又選派了956名鄉(xiāng)村振興“自然村長”,永德涌現(xiàn)出了上千名的“現(xiàn)代知青”,他們傳承著老一輩知青不怕苦、不怕累、敢擔當、有作為的精神,為永德各項事業(yè)發(fā)展貢獻力量。
知青文化園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全縣紅色教育基地、學生的思政課堂,為永德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用好紅色資源,積極融入“三個示范區(qū)”建設,全縣跨越發(fā)展提供了“精神糧倉”。
我們學習黨史,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的砥礪前行,展望未來。我們追溯知青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弘揚知青精神、傳承知青文化,知青們積淀下來的精神財富,一定會激勵著我們在新的100年、新的鄉(xiāng)村振興進程當中更好的煥發(fā)精神力量?!罢堻h放心,強國有我”,我們一定會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知青”故事,乘勢而上、奮勇爭先,奮力在鄉(xiāng)村振興中跑出加速度。(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