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乃社會之細胞,民族精神之基因。家風之面貌,足可彰顯一國之精髓。先賢有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币B(yǎng)清正國風,先養(yǎng)淳厚家風。我的家庭四世同堂,相處和睦,生活幸福。為了更好的教育引導子女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我家制定了家風家訓:
我們這樣教子女
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tǒng)美德萬萬千;
愛國愛家勤節(jié)約,尊師重道孝悌廉;
仁愛謙和助人樂,誠信知恩重承諾;
篤實寬厚明事理,豁達大度心胸廣;
修己慎獨正身行,自立自強志高遠;
勤勞勇敢知進退,知錯立改友誼長;
炎黃子孫要牢記,傳承文化美名揚。
在每周六召開的家庭會議上,我們將家風家訓反復誦讀,并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
公公是一名教師,他時常教導我們,“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無論是學習和生活,都要秉承這樣的精神。他時常教育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只有在家庭中樹立“知識立家、知識興家、知識富家”的學習理念,才能讓我們的家庭擁有最濃厚的學習氛圍。
為了培養(yǎng)我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公公利用假期帶我們到重慶,參觀了渣滓洞、白宮館、歌樂山烈士紀念館、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曾家?guī)r52號、宋慶齡舊居等愛國主義基地,教育我們不忘歷史,發(fā)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公公的教育引導下,我和丈夫對于學習的認識有了很大的轉變。周末,全家到滄源網(wǎng)紅打卡地國門新村參觀游覽。當我看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時,我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要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牢記立足崗位,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
婆婆勤勞賢惠,她時常教導我們,要厲行勤儉節(jié)約,踐行低碳生活。洗菜水用來澆花、沖廁所;要隨手關燈、關電源,每周組織一次大掃除,倡導愛護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我家二樓的陽臺,花香四溢,菊花、玫瑰、牽?;?、太陽花爭奇斗艷,這全都是婆婆悉心照料的結果。
大兒子讀幼兒園了,在學校學會了文明禮貌、與人分享,在家我也會給他講《沉香救母》的故事,告訴他百善孝為先,小朋友要懂得孝敬父母長輩。重陽節(jié),他會喂爺爺吃餃子,給奶奶捏捏背;下班會給我拿拖鞋,搬一個小凳子給我坐;一歲半的小女兒,看到哥哥幫長輩拿拖鞋,現(xiàn)在也熱衷于這件事。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堅持以德為先,以德樹人,從生活點滴樹立良好家風。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樹立良好的家風,不僅對于家庭的幸福至關重要,更與黨風政風緊密相關。作為一名紀檢監(jiān)察干部,我深刻明白“執(zhí)紀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律己”的道理。對黨員干部而言,家風正、家教嚴,才能涵養(yǎng)純正的人品和優(yōu)良的作風,才能為廉潔奉公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我將時刻牢記家風家訓,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做良好家風的踐行者和守護者。(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