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部隊是個“大熔爐”,基層又何嘗不是。回想起五年前,我懷揣著“一身戎裝一桿槍,無悔青春獻國防”的軍旅夢想奔赴秦嶺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基層連隊的打磨和錘煉教會我堅毅和勇敢,那些為祖國站崗、為人民放哨的日子也給我的青春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F如今,我成為選調生已滿一年,很慶幸自己能夠在二十多歲的年紀里擁有這兩段相似卻不相同的經歷。時光流逝,初心不改,我始終沒忘記自己是一個“兵”。
當一個在基層賽道上飛馳人生的“汽車兵”。“不跑偏”是汽車兵的忠誠,“不熄火”是汽車兵的責任,“不違規(guī)”是汽車兵的堅持,“不松油”是汽車兵的奉獻。在這條極具挑戰(zhàn)性的基層之路上,我們都應該熟練掌握駕駛技能,把穩(wěn)手中方向盤,“不跑偏”“不熄火”“不違規(guī)”“不松勁”,這樣才能在基層賽道上“飛馳人生”。駐村以來,我從剛開始的不敢開到現在的“我來開”,自己的駕駛技術也在一次次地“出車”中突飛猛進,面對不熟悉的路況時也多了些冷靜和從容。從大學生活到基層生活、從繁華都市到偏遠山村,初入職場的年輕選調生正經受著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挑戰(zhàn),難免會出現為民服務意識不強的消極心理。對此情況,我們要做像雷鋒一樣的“汽車兵”,在平凡崗位上建功立業(yè),鍛造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精神。
當一個在上傳下達中深入民心的“宣傳兵”。“小羅的信息寫得不錯,繼續(xù)加油。”每次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肯定時,我才意識到堅持“寫點什么”的真正意義所在。入職一年來,大大小小寫了不少的文章,有的“公之于眾”,也有的“石沉大?!?。綜合上稿和不上稿的情況,我自己私下也曾進行復盤。究其原因,還是存在文章內容不實,缺乏自己獨立思考和真情實感的情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歸根結底是做群眾的工作,只有聚焦群眾關切、講好基層故事,才會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迸發(fā)出新活力。駐村選調生要在入戶走訪、實地調研、服務群眾的過程中當好“宣傳兵”。一方面,要用群眾聽得懂、樂意聽、接地氣的語言做好各項政策的宣傳解讀,把黨的惠民政策傳遞到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另一方面,要在駐村生活中挖掘出更多的寫作素材,并用生動的鏡頭和真誠的筆觸講好基層故事,引發(fā)讀者情感共鳴,吸引更多年輕力量愛上基層、奔赴基層。
當一個在為民辦事中淬煉本領的“勤務兵”。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無論是部隊鍛煉,還是駐村鍛煉,我都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緊緊圍繞“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實踐探索,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前陣子,村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我和同事走訪慰問了一些出行不便的留守、孤寡老人,并為她們送上糧油物資。看到這些老人臉上洋溢的笑容,眼中透露的感激,這既是對黨的感恩亦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通過村里日常開展的各項工作,我深刻體會到了鄉(xiāng)村是黨和國家政策落實的“神經末梢”。開展駐村工作,就是要當好群眾的“勤務兵”,從“小事”入手、從“實事”做起,以十足的耐心和恒心聚焦民生“關鍵小事”,辦好群眾“心頭大事”。要將群眾擺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從群眾利益出發(fā)、回應群眾關切,著力解決群眾最煩心、最操心的現實問題,通過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切實讓民生發(fā)展更有溫度、讓民生答卷更有厚度。(羅雅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