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佳香”,這是一個小鎮(zhèn)的米線店,上次來督查,我都到這里吃早點,又細又軟的米線很可口,但這并非是我一次次抵達的原因。
又一次來此地督查,又到小店吃早點,誰知道我為什么常常來這小店呢?“稻佳香”不正是“到家鄉(xiāng)”的諧音嗎?這是我的家鄉(xiāng),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有誰不開心、有誰不依戀!
生我養(yǎng)我的小鎮(zhèn)啊,涌寶,您承載了我十六年的時光,那山箐溝邊盡是我童年的足印,老屋后面那棵梅樹見證著我的成長。小鎮(zhèn)的中學綠茵場上有學生在跑步,仿佛看到當年在此飛奔的自己,耳畔響起那首班主任陳淑媛教我們的歌——《我們的亞洲》。這里有恩師曾對我的諄諄教誨,流淌著我朗朗書聲,鐫刻著我寒川苦讀身影……
南面老虎山,北面獅子山,依舊默默相視,東邊的那對小山還是一動不動,聽過民間故事,說那對小山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喔老貝的人挑著它們趕路,因扁擔折了,就將它們歇在那里,越看越像。正是這些山,把這個小鎮(zhèn)圍成一個小盆地,小盆地的中央一年四季溫泉滾滾,熱氣騰騰。大自然也真神奇,全縣最冷的地方,為夏天最好避暑之地,冬天迷霧繚繞,白霜壓草,冷水結(jié)冰,卻孕育出汩汩溫泉,據(jù)說泡泡這溫泉可治百病,初中三年我用它洗臉、泡腳、蒸澡,確實沒請過病假。
“稻佳香”,使我一次次流連,一次次駐足,面對它,總感覺一股稻花香撲鼻而來,實則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刻在骨子里的味道。(云縣紀委監(jiān)委 魯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