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土社會是中國社會的根,承載著千百年來中國人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鄉(xiāng)土于我們是熟悉的,每個人都與鄉(xiāng)土緊密相連,或者說我們本身就是鄉(xiāng)土的一部分,“土氣”是永遠的印記。我以為“后浪”們只有牢記那份對鄉(xiāng)土的情感,守住心中的鄉(xiāng)土根,方能在時代洪流中行穩(wěn)致遠。彎下身子,拋去“牛氣”駐村之前,我耳邊環(huán)繞著很多說法?!靶£?,基層的工作不好干,要干得好,更要說得好”“年輕人,要有干勁、要靈活,以后指著你們呢”……然而,基層并沒有戴望舒筆下“雨巷”的浪漫,更多的是群眾的急難愁盼?;鶎拥膹V闊天地,不僅有汗水浸詳情進入>>
廉政教育是黨員干部的“開門課”更是“必修課”,是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的重要抓手。抓廉政教育如同問診開方,既要“祛病除疴,對癥下藥”,也要“未病先防,消未起之患”,更要“強筋健骨,野蠻體魄”,要開好“治病”“正氣”“養(yǎng)生”三張方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要“對癥下藥”,開一副“治病之方”。貪污腐敗是阻礙黨長期執(zhí)政的“最大毒瘤”,面對這些“疾病沉疴”,既要找準“病因癥結”,也要敢于”對癥下藥“,堅決同貪污腐敗作斗爭,在全社會激揚清風正氣。詳情進入>>
調(diào)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作為黨員干部,要堅決杜絕和反對在調(diào)查研究期間的“過客”“說客”“看客”等行為,要用系統(tǒng)深入的學習、堅強有力的舉措、入腦入心的行動,切實通過調(diào)研推動問題解決。謹防“各人自掃門前雪”的“過客”行為,用磨礱砥礪的意志當好“磨刀石”上的“主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帶頭抓好調(diào)查研究,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增強問題意識,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這就要求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更加積極主動,堅決不做“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過客,要以高度負詳情進入>>
“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選調(diào)生出征儀式的誓言仿佛還在耳邊回響,轉(zhuǎn)眼間,我已經(jīng)參加工作四個月了。離開校園,奔赴基層一線,我的生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村的駐村生活也開啟一月有余,回想點滴,幾多感悟,有迷茫、有喜悅,更有憧憬?! 〕醯健陌仓?,即是故鄉(xiāng) 從“象牙塔”到“田間頭”,從大學生到選調(diào)生,身份角色的突然轉(zhuǎn)變,讓我有些措手不及。獨自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瑣碎的生活、繁忙的工作,淡淡的愁緒還是會時不時涌上心頭。渴望庇護乃是人之常情,但我們總要學會獨自詳情進入>>
日月如梭,想來我已博士畢業(yè)4月有余。從“校門”到“機關門”,從“實驗室門”到“村委會門”“百姓家門”,從繁華絢麗的北京到寧靜淡雅的田園,從實驗報告到村情報告,從英語到佤語,環(huán)境變化如滄海桑田,但不變的是我選擇扎根基層的初心。以“不改初心”趕赴“山海之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nóng)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nóng)村。民族要復興,鄉(xiāng)村必振興。”這是我“頭都不回”地選擇基層公務員的原因。邂逅這段話,我就感到醍醐灌頂詳情進入>>
作為一個在農(nóng)村出生并長大的人,我對鄉(xiāng)愁有一種復雜的感覺。我努力去感受每個村莊獨特的氛圍,用心去領悟其中的山水人情,并讓它們深深地扎根于心靈的凈土之中。初次踏入這個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佤族村寨,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宜居。茶山整齊有序地展現(xiàn)在眼前,極具佤族特色的民居靜靜地躺在山間,樸實而不失美感。村子里縱橫交錯的小路穿過山巔,一方茶香山色、山巒和落日交相輝映,云海若隱若現(xiàn)。太陽初升,薄霧彌漫在山間,無名小花在角落悄悄綻放,藤蔓偷偷攀上房頂,桂花從樹枝上緩緩飄落。田地里的玉米和苦蕎已經(jīng)成熟,村民們正忙著秋收詳情進入>>
“以手中筆,傳政策、踐使命。”這是我剛進入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宣傳部門時寫下的話。如今我在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宣傳崗位上已經(jīng)有一年多了,沒有了初來時的緊張,多了一些自如,也對紀檢監(jiān)察宣傳工作有了不一樣的感悟。通過這一年多的學習,我意識到紀檢監(jiān)察宣傳工作不僅反映了紀檢監(jiān)察部門回應民意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推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我們雖不用和違紀違法人員正面交鋒,但為了進一步加強大家“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我們練好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寫出一篇篇新聞宣傳報道,并通過各新聞媒體和詳情進入>>
拍攝在即,外面卻下起了淅瀝小雨,時令雖已初秋,窗外依然一片碧綠,一連幾天,雙江縣城都籠罩在灰蒙蒙的雨霧中,我的心里不免泛起一絲擔憂,不知在這樣的天氣里,能否按時完成專題片《鄉(xiāng)村正青春》的拍攝。鄉(xiāng)村為什么青春呢?怎樣去鄉(xiāng)村里尋找“正青春”呢?還沒見到攝制組時,這個小小的疑問就種在了我的腦海中。當云南電視臺《清風云南》欄目組的老師們抵達雙江時,已是下午四點,一行三人扛著大包小包,匆匆入住后,顧不上休息,抬起水杯就和我聊起了拍攝的事,似乎在他們的眼里,這樣連軸轉(zhuǎn)的工作節(jié)奏早已是常態(tài)。第二天一早,天公作詳情進入>>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要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敢于善于斗爭,不斷開創(chuàng)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作為黨員干部務必要深刻領會,從“三字卷”中扛穩(wěn)扛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責任。入門卷:“導”字經(jīng)——強化“政治引導”和“文化倡導”。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廣大黨員同志要想站穩(wěn)政治立場,切實把講政治、顧大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正確又富足的理論必不可少。劉少奇同志曾說過,沒有理論的人容易被“俘虜”,被人家天花亂墜的話所迷惑。因此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強化政治引導、加強理詳情進入>>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字以顯之。從社會發(fā)展來說,文字是文化的傳承,是交流的載體;從黨政機關來說,文字是工作的體現(xiàn),是輔政的工具。作為體制內(nèi)的黨員干部,就必須把文字工作抓牢抓實,堅決糾治文字中的“四風”頑疾。要根除“形式主義”中大小事宜都行文報告的“職業(yè)病”,切實做到精簡發(fā)文,做到“文風蔚然”。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都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但在當下,一些過度依賴文字工作的歪風邪氣也在瘋狂滋生,不論大事小事,都一律要求要行文報告。一方面,是因為工作要“留痕”的現(xiàn)實需要;另一方面,是因為用文字談工作、談詳情進入>>